第138章 登入朝堂之人【二更,求订阅】_千年世家:从商鞅变法开始崛起
第二书包 > 千年世家:从商鞅变法开始崛起 > 第138章 登入朝堂之人【二更,求订阅】
字体:      护眼 关灯

第138章 登入朝堂之人【二更,求订阅】

  第138章登入朝堂之人【二更,求订阅】

  战争的开始很简单干脆,秦赵魏燕四国合盟,准备一起瓜分其余的三国。

  当然了,他们最终的目的并不是瓜分这三个国家。

  或许——秦国有这样的想法,但其他三个国家一旦发现他有这样的想法,立刻便会将他的想法给按下去的。

  毕竟谁不知道,这三个国家被瓜分了之后,就该轮到他们了?

  他们不允许,也绝对不会让这样的事情发生的

  “桃花源”中。

  陈野躺在躺椅上,默默的看着这一切的发展,现在的他尚且有些许的力气和精力去观看这些历史一步步的变成“现实”。

  但当一年又一年的过去后,他就会开始感觉到疲倦了。

  不过那都是许多年后的事情了。

  或许,许多年后他依旧活力四射的在空间中,观察着这无聊而又充斥着趣味的历史呢?

  “唉。”

  其实在新的官制出现的时候,陈野就发现了这其中所隐藏着的意味。

  与其他国君以及秦国内的朝臣不同的是,陈野知道更多其中的内幕,毕竟那个官制的改革是他交给陈慎的,而且,也是他眼看着陈慎将这官制在一个合适的时间,以一个合适的“巧合”教到“嬴稷”手中的。

  这意味着陈氏想要撤退了。

  或者说,带领着陈氏的陈慎,已经开始为陈氏准备后路。

  王上总是刻薄寡恩的,尤其是这种纵横几十年的王上。

  昭襄王七年,战争频发,在三个战场上分别都有不同的人才显露出来。

  秦燕与齐的战争中,秦国某个世代传承的老贵族中,有一个人脱颖而出,他几乎是以一种快的让人怀疑的速度获得军功。

  在最开始的时候,这个年轻人用了整整四个月的时间,才获得了第一个人头从而进爵一转。

  但紧接着,在第五个月的时候,他就凑够了进爵五等的人头,也因此成为了秦国军队中最低等级的“伍长”,成为了五个人的领头的。

  也正是在成为了“伍长”之后,这位已经不算年轻的中年男人终于展露出来了属于自己的才华以及令人害怕的军事才能。

  第六个月中本来有一场小冲突的,这是在发生战争后,尤其是在后战国时代的战争中是很常见的,但就是因为这个“平凡”伍长的原因,这场小冲突爆发成了一场巨大的战争!

  这场战争几乎席卷了半个秦燕齐战场。

  而当这场战争结束后,这位平凡的伍长再次进爵为第八等,而越级、破格,由秦王嬴稷亲自进为百将。

  在此必须说明一下,秦国这个时期的军队建制。

  五人为伍,设伍长一人;二伍为什,设什长一人;五什为屯,设屯长一人;二屯为百,设百将一人;五百人,设五百主一人;一千人,设二五百主一人。其中,“二五百主”也称“千人”。

  千人在这个时期已经算是中上层的官兵了。

  百将则是处于中层的士官。

  一般正常来讲,从一个普通的士卒成为“百将”需要数次战争——至少是三次巨大的战争。

  这需要至少十年,甚至更长的时间,因为有些人哪怕天资卓越,也因为一些原因得不到那么多的人头、军功。

  这个中年人出身自老贵族“白氏”。

  他的名字很简单,或许是他的父母希望“白氏”能够再次得到秦王的起用和宠幸,因此只有一个单字。

  “起”。

  这个已经近三十岁的,不再年轻的中年人,叫做白起。

  他还有一个更加响亮的名字。

  武安君!杀神!

  大帐中

  若不是因为身旁有秦国的将军一直在盯着,乐毅数次都想要下手将白起这个人给直接杀死在这战场上

  别说现在秦燕正在合盟,就算是真的合盟也能够撕毁盟约。

  更何况现在不算是合盟呢?

  顶多算是一起攻打齐国罢了。

  当乐毅见到白起,甚至听到白起与司马错进行一些交谈的时候,他就有一种莫名其妙的感觉,一种发自内心的恐惧

  此子断不可留!

  若是留下,一定会有无尽的祸端!

  这是乐毅心中的直觉告诉他的,反正战场上死一个人太简单了,太容易了。

  可当乐毅真正的执行自己心中计划的时候才发现,原来战场上死一个人竟然这么的困难!

  且不说那些保护白起的“部曲”,仅仅是这位才华横溢的中年人本身,对乐毅的计划和图谋来说都是一个巨大的挑战

  对付庸才,隔空上阵排兵布阵已然足够。

  但可惜的是,白起不是庸才

  他不仅仅不是庸才,更是一个可以和乐毅本人比肩、甚至超越了他的天才!

  对付这样的天才,哪怕是乐毅本人亲自上阵都有可能失败,更何况是隔空操控呢?

  而在另外一处战场上。

  秦赵韩的战场之中,同样有一位天资纵横的人如同流星一般出现,这个人在原本的轨迹中,本来应当是大器晚成的。

  但不知道是受到了哪一只“蝴蝶”的影响,他提前爆发出来了属于自己的全部实力

  廉颇!

  与白起同样是战国四大名将的廉颇!

  在秦赵韩的战场上,这位后世原本以“防守”出名的名将,爆发出了前所未有的魅力。

  秦赵韩战场的结束十分迅速,几乎是以风卷残云的速度就结束了。

  韩对于秦赵两个强国根本没有任何的抵抗能力

  这可是第一和第二的强大国家!

  就相当于现在的兔子和老鹰一起攻打某个在海洋上只有数百个公民的“公国”一样简单!

  甚至比喝水还要简单!

  因为喝水你或许还要考虑水温,但秦赵攻伐韩不一样,你什么都不需要考虑。

  只需要莽过去就是了。

  昭襄王八年春,韩王求和。

  秦、赵狮子大开口,几乎吞并了韩一半的国土,长平以北的土地几乎全都失去割让给了两个国家。

  而秦赵在瓜分了半个韩之后,他们各自又开始瓜分这次在战争中得到的利益。

  首先便是土地。

  赵惠文王不愿意在这个时候得罪这位强大的秦王,因为大多数时候强大意味着“小心眼”,他拿了刚于、平阳等地的城池。

  而为了弥补秦国的损失,将“长平”“官渡(中牟)”给了秦国。

  这两个地方都是非常肥沃的平原,并且在这一次的灾情中并没有受到太多的损失,将这两地给了秦国,也是赵惠文王的一种示好。

  秦王十分愉悦的答应了赵惠文王的请求,双方进行了充分而又友好的交谈,将这次暴戾吞噬的“食物”平分。

  昭襄王八年冬,在寒风凌冽中,齐国率先承受不住了。

  齐王求和。

  割让“饶安”、“马陵”等地给秦燕两国。

  而秦王也没有出乎乐毅和燕昭王的预料,表示这两个地方与我国领土并不相邻,但这次战争明显是我们出力多,不能让我们什么都拿不到。

  因此提出,燕国可以用“晋阳”来换“饶安”。

  燕昭王在听到这个“提议”的时候几乎是想要暴躁的怒吼,因为“晋阳”不属于燕国!它属于赵国!

  但让燕昭王更加生气的是,赵王提出他可以将“晋阳”交给“秦国”,只要燕国将“中山”的一半交给赵国作为交换就可以了。

  最后,在三方“友好”“真诚”“亲切”“深入”的交谈后,做出了如下决定。

  燕国得到了“饶安”以及“马陵”,成功的将自己的触角深入到了中原腹地,成为了盘亘在齐国、赵国之间的一根刺。

  从此,燕国真正的有了“南下吞并群雄”的势。

  它的国土呈一个T字型了。

  而赵国则是得到了“中山”的三分之一,巩固了自己在“中原”的地位。

  秦国则是得到了晋阳等地

  这块土地倒是没有什么,但这土地中有一片为“蔺”,蔺相如的蔺。

  在其余两个战场都结束了之后,楚国也终于顶不住了,因为楚王开始害怕了。

  他害怕,自己如果再负隅顽抗,秦国会联合魏、赵、燕,四国一起合盟攻打自己!甚至他害怕其余六国联合在一起瓜分了自己!

  为什么楚王会这么害怕?

  因为楚国的地盘实在是太大了!

  可以说,其余六国加在一起,都没有楚国的地盘大

  楚国啊当真是幅员辽阔。

  昭襄王九年,春。

  楚王求和。

  作为“求和”的代价,秦国获得了“上庸”以及“析”“宛”“邓”等南阳郡的一部分。

  而魏国则是得到了“徐州”“彭城”。

  这次席卷天下的大战中,受伤的只有韩、齐、楚三国,而剩下的四个国家则是得到了不同程度的加强。

  或许这就是“弱者恒弱”“强者恒强”的道理吧。

  而在所有人都冷静了下来,开始分析这一次战争了之后,众多国君开始审视起来自己到底得到了什么,自己失去了什么。

  这是第一阶段。

  在这个阶段魏、燕、赵三国国君都没有意识到什么。

  紧接着,他们抛下了“自身利益”,仅仅是去看秦国得到了什么。

  作为这次战争的发起者与最中坚的力量,秦国向西北、向东、向南全部都又扩张了一部分此时的秦国几乎有四分之三的楚国那么大了!

  这简直是不可思议的事情。

  毕竟,就以往秦国的那点地方都能够培养出来那么强大的秦国士卒,如今再次扩张

  会发生什么呢?

  谁都不知道。

  三王开始审视这一次的战争,之后,叹气声、以及后悔的声音漂浮在三国国都之上。

  他们开始后悔了。

  于是,隐隐约约松散的六国,再一次有了“合盟”的迹象。

  这一次的合盟不同于之前的合盟,这一次没有“叛徒”,所有的王都迫切的想要阻挡秦国继续发展,都想要限制住这位明显有着“庞大野心”的秦王

  他们初步认识到了战国大魔王的可怕。

  昭襄王九年,春与夏之际。

  获得了战争的胜利后,秦王嬴稷再次开始大肆的分封群臣。

  在战争中有亮眼表现的“白起”凭借着军功封爵第十三等,而后拜上卿,为“军司马”,仅在太尉之下。

  而“陈瞻”则是凭借着军功再次进爵,封彻候。

  这是军功制度所能够走到的一个巅峰了。

  二十等军功爵位制度,第二十等便是彻候。

  更何况,陈瞻已然凭借着之前的功劳封“君”为“武安”,这是除却“安国君”之外,秦国最顶级的封君了。

  在“安国”之下,便是“文安”与“武安”,这两个爵位更进一步便是“安国”了。

  秦国内,无数的士卒都以封“武安君”为梦想。

  就如同后世的“封狼居胥”一样。

  或许“武安君”本身这个爵位没有那么高的地位,但是当陈瞻成为了武安君,那么武安君就有这样的地位了。

  而在暗中匍匐着随时准备迸发的“攻陈之盟”,再次欢悦的庆祝着。

  如果说上一次设立“左相”“右相”不是故意的话,那么这一次设立“军司马”便是一眼可以看出是故意的了。

  “太尉”是一个国家的最高军事长官,由陈氏的陈瞻担任。

  如今,王上特意设立一个“军司马”是什么意思?

  不就是为了限制陈瞻,限制陈氏么?

  这是一个很简单的道理,朝堂上的人都能够看出来。

  赵国,邯郸。

  在看到了廉颇的强悍之后,赵惠文王如同得到了宝玉的穷人一样,几乎是想要天天炫耀。

  他以一种几乎称得上是“飞速”的速度封廉颇为“信平君”。

  这比原本历史中的他封君提早了近三十年

  而后,拜上卿,令廉颇掌管全国的军事。

  周赧王七年。

  这位不算成功,但也不算太过于失败的周天子,崩于“巩”,但此时他的“崩”已然引不起任何的动静了

  人们并不在意他什么时候死了。

  或者说

  天下人已经不在意邦周什么时候凋零了。

  ——————————————————————

  “昭襄王六年,王举国以战,得城三十,大胜而归。——《秦书·昭襄王本纪》”

  请收藏本站:https://www.draw9.com。第二书包手机版:https://m.draw9.com

『点此报错』『加入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