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末法时代 生离死别_三界大天师
第二书包 > 三界大天师 > 第一章 末法时代 生离死别
字体:      护眼 关灯

第一章 末法时代 生离死别

  己丑年,天地鼎革。

  春日,万物萌发。

  江西上清镇龙虎山

  嗣汉天师府中人来人往,吵吵嚷嚷乱成一团,毫无道家祖庭应有的肃穆之象。

  唯有三门之内,天师殿中尚算清净。

  一名眉清目秀的小道士正在供奉祖天师法像。

  张牧之今年十六岁,着一身青色道袍,头挽道髻,神情专注地诵咒,燃香,礼拜,上香,动作不徐不疾,对殿外的噪杂之声充耳不闻。

  拜过祖天师之后,张牧之躬身后退几步,转身往殿外走去,走到门口听到院中噪杂的声音,脚步突然停住,叹息一声后又转身回来,寻了个蒲团在香案下盘坐。

  “祖师!我道传承真的要断绝了么?”

  张牧之忍不住心中的迷惘,抬头望向香案上方的祖天师法像。

  祖天师高坐神坛,身披大红法袍,一手持剑,一手捏法决,怒目虬须,好似要呵斥这个言语不敬的弟子。

  张牧之身为当代天师的关门弟子,亦为天师府嫡传血脉,自幼时便诚心与道,供奉祖师多年,话出口后便意识到不妥,连忙低头向祖天师告罪,而后默念净心神咒。

  太上台星,应变无停。

  驱邪缚魅,保命护身。

  智慧明净,心神安宁。

  三魂永久,魄无丧倾。

  张牧之默念几遍,感到所有不安情愫渐渐消失,心归于正,神思清净,于是便在蒲团上尝试搬运气血,运行周天。

  约莫过了一炷香功夫,自殿外进来一位身形高瘦的中年男子,腰背挺直,穿一身深蓝色中山装,看起来十分干练,正是当代天师张道生。

  张道生进了殿中,见自家徒弟正在香案下练功,微微一愣,燃香礼敬祖天师之后也寻了个蒲团坐下,静待张牧之醒转。

  午后的阳光照进大殿,院中的喧嚣时渐渐停了下来。

  张牧之勉强运行了几个周天,一睁眼正看到师父坐在对面,眼神中满是关切。

  “师父!”

  “行功如何?”

  “已能使真气引导气血,只是尚不能持久,勉强运行几个周天后便难以为继了!”

  “末法之世将至,天地灵气几近断绝,你能做到这一步已是绝顶资质了!”

  张道生忍不住叹息。

  “师父,而下虽然时局动荡,却未必没有山河平定的一天,这末法之世……”

  张牧之刚说了几句,却被张天师抬手止住:

  “我知你常看邸报,对时局有所了解,只是毕竟修行日短,受阅历所限,难以看透其中机要。”

  “正要师父解惑。”

  “我等修炼之人虽苦求天道,未证天仙便仍在人道之中,一言一行便于人道兴衰息息相关。”

  “自满清入关已来,我华夏之民已不再为此方天地正统,朝廷后来又闭关锁国,使人道之力渐渐式微,我等修行人处境也愈发艰难。”

  “至清廷末年,海外蛮夷、东瀛倭寇犯我中原,烧杀抢夺无恶不作,致使哀嚎遍野,怨气冲天令三界隔绝,我等修行人上不能感应诸神,下不能神游地府,许多法术皆不能灵验。”

  “又因连年征战,硝烟四起,使天地灵气逐渐污浊,时至今日,世人皆以为我道同那蛮夷耶教一般,乃是愚昧世人之流!”……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又因连年征战,硝烟四起,使天地灵气逐渐污浊,时至今日,世人皆以为我道同那蛮夷耶教一般,乃是愚昧世人之流!”

  “眼下我等虽仍能勉强修行,也只不过使气血运行周天而已,就算如我一般苦修几十年成就阴神境界,却因灵气污浊不能出窍,诸多神通皆不灵验,同凡俗武者相差不大。”

  “如此再过几十年,这世间之人便以为神佛之说为虚妄,为善者无功德,为恶者无报应,进而物欲横流,人心浮躁,即使将修真妙法公之于众,也找不到一个传承之人!”

  “如此诸道断绝,可谓末法之世!”

  张道生讲到此处,神情悲悯,闭口不言。

  张牧之忍不住问:“那师父准备如何应对?”

  张道生沉默片刻:“我将携祖师印、剑避居海外夷洲岛,或可为我道延续几年气数!”

  张牧之大惊,忍不住劝道:“师父!眼下虽山河未定,局势却渐渐明朗,江王失了青帝命格,赤帝麾下也已经渡过了大江,师父何故舍弃了祖宗基业追随江王?”

  张天师伸手抚摸了下徒儿头顶,长叹一声,却不再开口解释。

  “我却听闻赤帝麾下仁政爱民,深得天下百姓拥戴,而江王朝廷贪腐成风,大小官员都是硕鼠蛀虫,师父追随江王残部,岂不是走了绝路?”

  “师父也说,我等修道之人和人道兴衰息息相关,赤帝定鼎天下后,人道必然大兴,百姓安居乐业,难道还没有我道兴盛的机会?”

  见师父不言,张牧之语气愈发焦急。

  张道生见徒儿如此失态,叹息道:

  “我道之所以能兴盛,盖因我天师府乃是上界立于人间之别府,替天庭督管人间诸神!如此天、人两道混同一处,我天师府才能传承千年!”

  “如今赤帝麾下都乃无神论者,信奉唯物主义,纵使未来人道大兴,哪里还有同天道合流的道理?”

  张牧之闻言,心中满满都是绝望,思索良久后神情又变得坚定起来,在蒲团上俯身而拜:

  “大道生育天地,亘古长存,纵使神通不能显圣,道亦不曾泯灭!”

  “伯父!侄儿自幼父母离世,由您抚养成人,从来没有违逆过您的意思,只是这次却不能随您远走海外了……”

  张道生听徒儿称呼自己为伯父,顿时知晓这孩子心意已定,长叹道:“痴儿!痴儿!”

  张牧之从蒲团上抬起头来,双目通红,泪流满面,哽咽不能言语。

  张道生从胸前口袋里掏出一副手帕,替徒儿擦拭泪水。

  “莫哭!莫哭!待我施法祝告祖天师,看是否能有回应!”

  张道生说罢起身来到香案前,闭目存神片刻,拿起圣杯一掷。

  张牧之也伸头查看卦象。

  “圣卦!”

  张道生收了圣杯,面色有些苍白。

  “我强运阴神勉强沟通上界,祖天师有了回应,你不必随我远行,可受阳志平都功印,承袭天师之位!”

  张牧之见师父面色不好,连忙伸手搀扶:“不若师父也留下?”

  “我要留下,道统灭绝就在顷刻,正要我远走海外替你遮掩,才能使残存气数延续,而后待你修行有成,方可顺利继承道统!”

  张道生说着便将圣杯放好,又从祖香案上拿过一个檀木匣子打开,招收示意张牧之近前。

  张牧之来到师父旁边,见木匣内有两方印玺:一枚漓龙纽,白玉质地,两尺见方;一枚方纽,青玉质地,一尺见方。……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张牧之来到师父旁边,见木匣内有两方印玺:一枚漓龙纽,白玉质地,两尺见方;一枚方纽,青玉质地,一尺见方。

  “世人皆知阳志平都工印为历代天师镇坛之宝,却不知此印却有两枚!”

  “此漓龙纽都工印为二代天师炼制,后又有历代天师以法力祭练加持,乃是我教传承之宝,我将携之同天师剑一起前往夷洲岛,拖延我道气数!”

  张道生又从匣中拿起那枚青玉方纽的都工印,放在张牧之手心里:“这枚印信传言乃是太上老君赐予祖天师之物,乃正一盟威之宝,凭此能统御诸神,有种种不可思议之威能!”

  “我走之后,这天师府中没了主事之人,这山上基业必将引得众人争夺,你毕竟年幼,若留在府中难免要遭人戕害!”

  “我在金陵城有座别院,你可携带此印信和我教传承法本,前往金陵城暂避!”

  “金陵虽为江王都城,看似是动荡中心,不过江王败退后,赤帝军队必然要先安抚金陵城中百姓,如此才能稳定人心,你在金陵正好避祸!”

  “祖天师既然同意你继承道统,想必事情会有转机!”

  “你自幼聪慧,有过目不忘之能,又道心坚定,如早生几百年,定然是虚靖天师那般人物,可惜……”

  “此去金陵,我给你多准备金银,若真事不可为,你也可踏踏实实度过一生……”

  张道生像个絮絮叨叨的老妈子一样,对自家徒弟嘱咐个没完。

  “此次分别,不知此生还有没有机会再见……”

  想到此处,张牧之眼泪又流了下来。

  张道生见徒儿流泪,许多话到嘴边又说不下去了。

  过了许久,张牧之才止住悲声,将青玉方纽的阳志平都工印收入怀中。

  “明日我安排人送你去金陵,待你在那边安顿好后给我来电报,然后我再离开。”

  师徒二人都没有注意,那一寸见方的青玉印信,在张牧之心口处开始散发出蒙蒙清光。

  次日,张道生安排人开车送张牧之赶往金陵。

  张牧之坐在汽车里,听见车窗外有几个顽童追逐笑闹,口中歌谣随风传来:

  “绝不绝,灭不灭,六十三代有一歇……”

  张牧之乘车离了龙虎山,行了四五个时辰,距离金陵已经不远。

  头顶不时有飞机轰鸣而过,耳边隐约能听到隆隆炮声从金陵方向传来。

  “看来两军争斗到了关键时候,此时去金陵难免要生出变故。”张牧之暗道。

  “福伯,现在到了何处了?”

  “前方就到丹阳镇了,约莫半个时辰便可到金陵!”

  “听这动静,恐怕此时不好入城,不若我先在附近寻处落脚,待战事平定再入城才好!”

  福伯想了下:“如此也好,前方不远有个老君观,小少爷可在观中停留几日……”而后在一个岔路口转向,开车往南行去。

  请收藏本站:https://www.draw9.com。第二书包手机版:https://m.draw9.com

『点此报错』『加入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