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7章 解决害怕的方式【二更,求订阅_千年世家:从商鞅变法开始崛起
第二书包 > 千年世家:从商鞅变法开始崛起 > 第147章 解决害怕的方式【二更,求订阅
字体:      护眼 关灯

第147章 解决害怕的方式【二更,求订阅

  第147章解决害怕的方式【二更,求订阅】

  陈瞻有些茫然的看向那树下站着的年轻人,有些不可思议。

  这是梦么?

  可若是梦,为何他会梦见这么年轻的父亲?

  “父亲.?”

  陈瞻声音中带着些许停顿,脚下的步伐却是不由自主的往前走了两步:“这是何处?您为何在这里?”

  陈野摆了摆手,身边出现了一把躺椅:“坐罢。”

  “这是一个很长的故事,我与你慢慢说。”

  咸阳城中的氛围与往日里并没有什么太大的区别,即便五国合盟宣布伐秦也是一样,人们各自的干着自己的事情,像是战争未曾开始一样。

  秦人早已经习惯了不断的战争,而每次战争的结果也如同他们所预想的那样。

  商鞅变法后的秦国,从未失败过。

  这一次,也绝对不会失败。

  热闹的街道的尽头伫立着一座恢弘的宫殿,那宫殿中居住着秦国的王。

  而距离那宫殿不远的距离有几条街道,这些街道则是住着一个个的大臣与王公贵族们,而即便是这样的权贵居住地,也有明显的划分和高低之别。

  比如西边的街道中,距离王宫更近的地方环境就明显是比其他地方的环境要好很多,这里居住的则是十五等爵位以上的贵族们。

  而距离王宫越近的地方,住着的人身份地位越高。

  依照设计这街道的“阴阳家”的贤人们所说,这是聚“气”,而居住在距离王宫方向近的人也能够享受到这“气”所带来的好处。

  这个时代的人们是非常相信这一点的。

  距离王宫最近的人家有三个,这三个府邸的占地面积都很大,像是一个巨大的庄园一样,形成了掎角之势。

  这三个府邸中,右边的府邸距离王宫更近。

  最开始的时候这里是“安国君府”,后来这里改成了“文安君府”,再后来这里改成了“武安君府”,再后来就改成了如今的“太师府”。

  当然,居住在这里的人没有发生改变。

  一直是陈氏。

  而这座府邸的右边,居住的人一直在改变。

  最开始的时候是商鞅,商鞅离去之后变成了苏秦,后来则是张仪,张仪之后的现如今,这里居住着的是范雎。

  每日里来来往往的人都汇聚在相国府之外,但太师府外的访客却并不多。

  咸阳城中的人向来是踩低捧高的,在他们认为“陈氏”逐渐的“败落”了之后,就很少有人再来拜访陈氏了。

  也就只有每年元月的时候,陈氏的门生们会来拜访,但更多的人则是去了官渡。

  今日是一个例外。

  当晨起的时候,一辆车辇缓缓的从远处行驶而来。

  范府的门房看着那车辆而来,脸上带着得意的神色,即便他只是一个门房,可来人想要见相国,就必须是先通过他这个卑贱的门房。

  无论对方是什么人。

  都一样。

  他趁着这个机会,收到了不少的银钱。

  而今日这车辇看起来豪华无比,像是世家大族才能够使用的,门房的心中暗自高兴,这次可以多收一些银钱了。

  倒是一件好事。

  可车辇却缓缓的停在了“太师府”的门前,从车辇上走下来一个青年,身体修长,衣着干净整洁,其上佩戴着华贵的配饰,腰间带着容臭,左侧的腰间一块美玉悬挂其上,些许垂丝落下来如同天边青霞。

  范府门房怔愣着看着远处那从车辇上下来的人走到太师府前,脸上带着平和而又恭敬的神色。

  “学生齐国田氏田文,请见秦太师陈守。”

  “还请通传。”

  太师府的门房斯文有礼,恭恭敬敬的回禀道:“还请先生静待片刻。”

  而范府的门房则是刻意大声的嘟囔道:“真是没什么眼力劲儿,这个时候还请见太师,太师有什么用?不过是泥塑的罢了!”

  田文听到这话的时候,心里微微一动,看向站在自己面前的门房。

  太师府的门房有两个人,刚才进去通传的是一个,另外一个就在自己面前。

  而这门房一动不动,像是没有听到那人刻意说的话一样,只是依旧平和而又恭敬。

  田文的心中不由得感慨,果然是陈氏的门房啊。

  世家大族的门房,便应当有如此的从容。

  他的心里不由得对范雎此人再次降低了预期值,能够有这样子门房的人,岂会是什么宽容大度的人呢?

  不过片刻,太师府内传来一阵脚步声。

  陈守走了出来,脸上带着些许笑容,他看着站在那里的田文:“不知孟尝君来此,倒是有失远迎啊。”

  他一伸手,轻声道:“请进吧。”

  范府的门房站在那里,看着两人走进去的背影,小声的啐了一声:“呸,什么东西。”

  而这一切,都被暗中监视着众大臣的“黑冰台”之人所记录了下来。

  陈守坐在院落中,些许风吹拂过院落中的池塘,吹皱一池春水。

  “不知孟尝君来访,有何贵干?”

  田文端起茶杯,微微抿了一口,感慨着说道:“这“茶”果然是如同传闻中的一样,初入口的时候苦涩,而后略微回甘,若人生百态一般,起起伏伏。”

  陈守笑而不语只是也品着茶水。

  田文并没有绕太久的弯子,直接了当的说道:“今次前来,实为求陈氏庇佑。”

  他坦然的说道:“田甲的叛乱让齐王对田氏的防备抵达了巅峰,若是田氏再不想办法,恐怕再过十几年,齐国内便只有一个“田氏”了。”

  陈守默然不语:“陈氏的处境,你应当知道的。”

  “哪里还有什么余力去庇佑田氏呢?”

  田文听了陈守的话,却是忽而一笑:“先生难道觉着,那些蠢货看不出的东西,文也看不出么?”

  “陈氏看似衰落,实则是更进一步啊。”

  他的声音中带着感慨:“能够在巅峰时候急流勇退的家族,怎么能够不长久呢?有能够立刻做出决断的家主,这样的家族怎么能够不绵延下去呢?”

  田文声音恳切的说道:“田氏不求大富大贵,只求能够在这乱世中活下去罢了。”

  “还请先生成全。”

  陈守端着茶杯放在那里,不知过了多长时间才说道:“听闻你请见王上?”

  田文回答道:“是的。”

  陈守再次问道:“王上可是同意见伱了?”

  田文微微点头,这是他来之前才收到的消息,也正是因为收到了这个消息,所以他才会前来面见陈守。

  “是的,今日见过太师后,我便要入宫见王上了。”

  陈守看着田文轻声道:“去吧。”

  “见过王上后,再见陈氏。”

  陈守所说的不是见他,而是见“陈氏”,这话里面的意思已经很明显了。

  若是嬴稷留下了田文,那么陈氏也会选择“护佑”田氏。

  或者说,默认田氏的进入。

  有些时候,田氏并不是需要一个强大的“庇佑者”,因为田氏本身的势力就很强,它需要的是一个“默认”,或者叫做“通关文牒”。

  时间匆匆如水一般流逝,孟尝君来到了秦国,并且与太师陈守详谈的事情就传了出来。

  而一些消息较为灵通的人也是知道了孟尝君对陈氏以及对范雎的态度。

  这让那些人十分困惑。

  为何不先见国相范雎,而是先见了太师陈守?

  孟尝君想做什么?

  这一点,暂时无人知。

  众人知道的是,在见完了陈守后,孟尝君于当夜入宫面见秦王。

  其具体与秦王聊了什么,谁都不知情,众人知道的仅仅是孟尝君入宫后,与当年的商君见秦孝公一样,在宫中呆了足足三日,等出宫的时候,秦王的诏书便下达了。

  天下贤才心心念念的秦国右相之位,已经有了归属。

  齐孟尝君,田文。

  官渡

  祠堂内。

  烟火气不断的弥漫在这小小的祠堂中,如今已经四岁能够走路、会说话了的小小少年坐在祠堂里。

  他被关了禁闭。

  圆嘟嘟的脸上明显带着不服气,小孩子还在嘟囔道:“为什么要关着我?难道我反抗还有错么?”

  他是陈慎被过继给陈瞻的那个孩子。

  如今也已经是这个年岁了。

  秦国与赵国的边界处。

  五国与秦国的战争发生在涂水之畔,主战场是赵国,原本这种情况下,身为赵国主将的“廉颇”应当成为盟军主帅的,但后来不知道发生了什么,赵国主动退却了,于是盟军的主帅成了燕国的乐毅。

  主将成了乐毅之后,他自然不能偏袒燕国的士卒们了,甚至还需要让燕国的士卒们更勇猛、更加不畏惧生死才可以。

  有危险的事情,一定是燕国的士兵们身先士卒。

  因为乐毅要证明自己没有偏袒任何人。

  或许赵国是因为这样子的原因退却的吧,历史中研究这一战的人并不多。

  这并不意味着这一场战争在整个“战国”时期不重要了,恰恰相反,这一次的战争可以说是战国时期仅次于“武城血战”的战役了。

  因为这是“战国巨变”的两个重要节点之一。

  研究这一场战役的人之所以很少,是因为这一场战役没有什么可研究的。

  这是一场不对等的战役。

  “涂水之战”与“昆阳之战”并称“战争史的两个不可思议”,因为这两场战争的胜利全都是靠运气。

  当然了,涂水之战或许还有后来被封为“武安君”的四大名将之一白起的能力。

  总而言之。

  在这一场战争爆发之前,燕国名将乐毅不知为何突然风寒病重,之后赵国的主将廉颇顶了上来,而就在廉颇成为主将的当日,这位“战国四大名将之一”同样不知道为什么突然生病,甚至比乐毅病的还要重。

  他甚至无法从床榻上下来了。

  而这种情况下,秦国的主将白起、副将司马错、赢疾身体却十分健康,并且开始指挥战争的开始了

  若是换做之前的时候,听闻敌方的主将病重,或许还会假惺惺的讲什么“礼”而退去,等待敌方主将病好了之后再打,但现在?

  就一个字。

  打。

  就一句话。

  趁你病,要你命!

  一场本应该十分宏伟的战争,就这么结束了问题是这场战争无论是从参战人数来说,还是从战争的结果来说,还是从战争的参与者来说,亦或者从这场战争的影响来说,都应该是一场轰轰烈烈的、足以记载在历史上的一场战争。

  后世华夏普及了义务教育之后,在初中阶段的华夏史中,关于战争的一段描写中,将“涂水之战”与“武城血战”并列为战国时期影响最大的两场战争。

  课本上给出的理由是这场战争对当时的时局变化有很深远的影响。

  其一,“涂水之战”后,六国更相信“天命之说”,间接使秦国人心所向;其二,使五国合盟再次破碎,改变了五国针对秦国的局面,使六国的统治更加不得人心;其三,使诸多人才投靠秦国,使得秦国的实力大大增强。

  就这样,一场针对秦国的战争就这么结束了

  当战争结束了之后人们惊奇而又熟练的发现,这一次的战争又是草草结束后,一种奇怪的说法开始在天下间流传。

  “为什么历年来六国针对秦国的战争都会虎头蛇尾?因为秦国有上天庇佑!”

  “上天有灵,诸夏的气运在秦!”

  这样的说法开始广为流传

  而六国的国君在听闻这个消息之后,也都开始有些凝重的害怕了起来

  是否诸夏的气运真的在秦?

  而赵惠文王则是提出了一个可怕的构思,五国中是否已经有人如同楚国一样,悄然的投靠了秦国,所以这一次的战争才会依旧虎头蛇尾?

  他开始害怕了。

  而他解决害怕的方式,便是将五国合盟变成了“三国”合盟。

  韩赵魏。

  韩赵魏三国的君王再次举行盟会,或者说是三位君王见了一面,之后决定紧紧的捆绑在一起。

  流言之所以能够流传,是因为没有一个铁血的战争问世。

  赵惠文王决定要秘密的图谋一场战争,这场战争一定要让天下人都知道,所谓的诸夏气运在秦,不过是妄言!

  昭襄王十四年冬,战争结束了。

  回到了咸阳城的白起获得了奖赏,他被封为“武安君”,与已经故去的“陈瞻”一样,成了秦的武安君。

  请收藏本站:https://www.draw9.com。第二书包手机版:https://m.draw9.com

『点此报错』『加入书签』